入冬以來,輪臺縣科協以培訓“新型農民”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為目標,發揮鄉村科普館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主陣地作用,扎實開展“科技之冬”培訓,使農民冬閑變冬忙,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輪臺鎮英吾依拉村村民穆合塔爾·熱合曼去年種了50畝棉花,畝產已達300多公斤,收入15萬元。他參加了縣科協在輪臺縣克孜勒村科普館組織的巴州科普專家講師團“科技之冬”大培訓,了解了棉花選種、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和后期管理等種植技術。
“棉花的豐收增收離不開技術支撐,通過今天的科技之冬培訓,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在棉花種植上的不足之處?,F在正是冬閑籌劃種植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選好種子,還要學會更多的田間管理技能,才能提高棉花品質和產量?!蹦潞纤枴岷下锌卣f道。
而像這樣的“科技之冬”培訓班,輪臺縣科協每年冬季都會開辦,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科技之冬”科普活動還延伸到輪臺縣12個鄉村科普館,充分發揮其豐富的科普資源,讓“冬閑”在家的農牧民不出家門就有了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冬閑時期有了一個好去處,用科學知識開拓了他們的眼界。
“這樣學習與參觀相結合的培訓,真是辦到我們農民心坎上了,回去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和技術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去,以后種植蔬菜有任何問題,我都不怕了。”阿克薩來鄉月塘村蔬菜種植戶熱比耶姆·麥麥提嘖嘖稱贊。
輪臺縣已成功舉辦“科技之冬”科普活動31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依托鄉村科普館,動員全縣科技工作者、農牧民專業技術員、鄉村“土專家”等科普隊伍,聯合輪臺縣20多個全民科學素質成員單位,采取培訓、技能展示、宣講、現場指導等形式,在輪臺縣各族群眾中廣泛開展大規模的培訓活動。目前,第32屆今冬明春“科技之冬”培訓已進入第二階段,全縣已開展培訓366場次,參訓人員達12800人次。
責任編輯:曹琳哲
輪臺縣科協 阿依古麗·熱木圖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