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克拉瑪依區科協副主席何星、石油科普專家王嶼濤、中國石油大學科技部主任趙仁保、市教研所教研員王秀梅、區教育局教學研究辦公室教研員楊生軍等諸多專家受克拉瑪依市第七中學邀請,走進第七中學初一學部星和家房,與學生們一起聆聽了易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秦夢華老師講授的石油科普課程。

此次授課作為“石油科普進校園”系列課程的第二次試講,秦夢華老師圍繞石油的船運、管道輸送和車運三種運輸方式展開。其中,秦老師設計“模擬中緬油氣管道路線”的活動,分小組利用工具對管道路線設計進行動手實操,學生們興趣高昂,氣氛活躍,制作完成后踴躍上講臺對作品進行講解,加深對石油管道運輸方式的了解。

本次石油科普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并了解石油運輸,讓孩子們深刻感受石油運輸的不易,開闊眼界、激發科學興趣、增強科學意識,為第七中學營造了“崇尚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同時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

科普課后,第七中學教務主任周美衡,學生發展中心主任王雅瓊與科協及相關專家,對易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課程資源包進行分析評審,大家對石油科普課程內容的難度、趣味性和科普性表示肯定,認為本課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具有一定的趣味和可探究性,從學生的反饋中也可以看到科普效果良好。同時,也對石油科普課程提出了幾點改進意見:一是將科普“本地化”,例如動手制作環節可將“中緬管線”換成“中俄管線”“中哈管線”等,增強學生的自豪及榮譽感。二是課程內容要跟學生的學科知識進行融合,本節課可與數學(比例關系)、地理(地貌環境)相融合,調動學生的參與感與積極性;三是科普應結合時事、緊跟時代,后續資料編寫需實時核對數據的有效性、精確性;四是課程中過于強調單線知識,從而弱化其他知識內容,應當要讓學生多維度思考問題,避免思維能力受限。

克拉瑪依第七中學在今后將持續推進與克拉瑪依區科學技術協會的合作,將結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常態化開展“石油科普進校園”服務,讓孩子們都能共享科普資源,體驗科學魅力,進一步推動教育往實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帶動學生“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
責任編輯:曹琳哲
克拉瑪依區科協 劉佳旺、王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