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自治區科協邀請,中國煤炭學會“科創中國”新疆現代煤化工科技服務團前往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科技服務活動。
本次服務團由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張建明帶隊,成員包括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科創院副院長王曉東、華能煤炭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工胡兵、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煤化工分院能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賈媛等專家。服務團專家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形式,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圍繞準東煤電煤化工企業的科技創新難題開展了針對性服務,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為昌吉州煤炭煤電煤化工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注入新動能。

走進生產一線,直擊開采現場。在國家能源集團新疆準東露天礦,王曉東、胡兵聚焦露天礦智能化開采技術難題,詳細詢問了開采設備運行穩定性、智能化調度系統數據交互延遲等問題。針對礦山提出的“大型露天礦區智能化鉆爆、運輸環節協同效率低” 的痛點,胡兵結合華能煤炭技術研究院在礦山智能裝備領域的研發成果,建議通過設備數據接口標準化、建立一體化調度平臺提升協同水平。
關注智能升級,探索轉型路徑。在行路智駕有限公司,針對企業提出的“煤礦無人駕駛技術在復雜地形下的精準定位和應急響應能力不足”的技術瓶頸問題,張建明結合其本人在智能礦山領域的技術成果,提出“融合北斗定位+激光雷達環境感知”的解決方案,并建議通過模擬仿真測試優化應急算法,提升極端條件下的系統穩定性。
聚焦企業需求,共商發展對策。為更加精準對接產業需求解決企業“卡脖子”技術難題,服務團在準東召開了2場座談會,與天池能源、宜化礦業、天隆希望等多家企業深入交流,針對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探討。其中,宜化礦業提出“煤炭分質分級利用效率不高,低階煤提質工藝能耗大”的難題,胡兵結合華能集團在煤炭清潔利用領域的實踐,建議引入低階煤制備超純煤工藝,并分享了相關技術的中試驗證數據;天隆希望、宜化化工則圍繞“煤化工副產品高值化利用不足”提問,賈媛以焦油渣制備新能源功能碳材料的技術為例,提出可通過深度凈化工藝將副產品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儲能材料,延伸產業鏈條;國泰新華針對“煤氣化過程中催化劑失活快、運行成本高”提出問題,張建明表示,將協調學會專家智庫,組建專項攻關小組,開展催化劑性能優化研究。最后,張建明統籌介紹了服務團針對準東產業難題的聯合攻關計劃,明確將依托學會專家智庫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中國煤炭學會在科技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方面有著深厚積累和豐富經驗。此次赴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延續了其“產業出題、學會牽線、專家解題” 的服務模式。多年來,中國煤炭學會積極參與 “科創中國”,已與黑龍江 “四煤城”、內蒙古鄂爾多斯、河北保定等 10 余個地市建立合作關系,落地 20 余個品牌項目,促進 50 余個項目簽約,百余個優質項目入駐 “科創中國” 融通服務平臺,為當地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昌吉州科協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化與中國煤炭學會的協同合作,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中國煤炭學會的溝通協作,充分借鑒其在全國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推動建立“企業需求庫、專家人才庫、科技成果庫和對接服務清單”工作機制。下一步,將持續跟蹤服務團與準東企業的合作進展,助力技術難題攻堅和成果轉化,為昌吉州打造煤炭煤電煤化工千億產業集群、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科協力量。
責任編輯:艾孜買提·艾爾肯
昌吉州科學技術協會 李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