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科普正當時!“匠心同鑄 科普巧手創未來”活動熱烈開啟!烏魯木齊市科技館攜手烏魯木齊市第27小學,一起以手工為橋梁,讓各族青少年親身體驗科學的趣味與魅力,讓知識看得見,讓創意摸得著!

本次活動延續全國科普月的活力與熱情,將科學原理與動手實踐深度結合,讓同學們在科普輔導員的指導下親手制作科學手工,在組裝調試中體悟匠心、激蕩腦力,輕松掌握基礎科學知識。
手工制作環節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奇趣光學世界。這組手工制作內容是自制潛望鏡和萬花筒。同學們在制作過程中,將親手組裝鏡片、調整角度,深入理解光的反射知識,感受科學的神奇,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審美能力和空間想象力,讓科學與藝術在科普月里碰撞出美妙的火花;二是藍天夢想家。這組手工制作內容是打造橡皮筋動力飛機,探究勢能轉動能奧秘,學習機翼結構與伯努利原理。讓小小飛機翱翔藍天。同時,鍛煉耐心和專注力,在科普月中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三是機械動力先鋒。這組手工制作內容是拼裝回力小車,親手驅動“迷你賽車”馳騁。同學們通過組裝車輪、搭建車身、安裝動力裝置,不僅能了解小車的運行原理,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手工制作環節結束后,一場別開生面的“試飛”與“競速”的比賽隨即展開,大家既比拼橡皮筋飛機的飛行距離,也較量回力小車的奔跑速度,在歡聲笑語中驗收自己的動手成果。

活動現場,一些學生也將自己的制作成果分享給了好朋友,三年級的亞瑟爾·卡爾說:“張珈瑋,你是我的好朋友,這是我做的萬花筒,送給你!希望你天天開心”,張珈瑋同學也送上了自己的潛望鏡:“我的好朋友,希望你能像我做的潛望鏡一樣,看得特別高、特別遠,發現好多好多新奇的東西!”一次手工作品的互換,不僅是創意與匠心的交融,更是各民族同學之間深厚情感的聯結。真誠的互動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青少年心中默默扎根,綻放出團結與希望的光芒。
在全國科普月這個充滿科學氛圍的時節里,各族青少年將攜手同心,一起動手完成趣味制作任務,體驗“制造”的樂趣,探索“智造”背后的奧秘。
責任編輯:帕孜來提·吐魯洪
烏魯木齊市科協 張瓊 供稿